Room..png

不存在的房間 Room》

導演:2015年,導演:藍尼·亞伯漢森

評等:7/10

-

「定義價值」與「嘗試」

 

一開始我以為這部片是一般的親情片,或是逃離綁架的片,所以沒有太多關注或是覺得想看。(只有之前剛好到光點有看到宣傳活動把整個房間做出來放在路上,覺得很酷XD)但是後來有朋友看過之後說他們其實在電影的一半就逃出來了,後半都是描寫他們在逃出後的心境,才覺得好像挺有意思的。

描寫逃出綁架案後的題材真的滿少見的(至少我還沒看過)。片中主角是一個從小就在房間裡長大的男孩,他透過房間認識世界(甚至可以說整個房間就是他的世界),他所有對世界的認識都是透過媽媽以及房間裡的電視,其他的都只能靠媽媽為他定義的「真的」、「假的」來分類。

在看完這部片之後,我愣了很大一下,因為老實說我有點沒進入狀況XD。但後來整理一下思緒,發現比起親情,或許對我來說將「定義價值」與「嘗試」當作這部片的主軸,會讓我更容易理解。

 

我想將電影拆解成三個部分解構:價值、拒絕重新定義價值(與母愛)、嘗試與新的價值。首先,「定義價值」:

或許看見主角時我就該明白整部電影的解讀方式——主角的生理性別形象塑造得非常有趣。老實說我到電影最後男孩剪了頭髮,我才完全相信他是一個「男孩」。電影中並沒有強烈的賦予男孩強烈的性徵,給人一種主角的「性別」對故事來說根本不重要的感覺。(甚至還幫男孩取了Jack這種隨便的名字,讓我一直堅持相信他是女生,是媽媽想騙老尼克XD)

因為性別對整部電影來說的確不重要,只是人們習慣從第一眼開始就為人與事物賦予價值,電影在這裡很用心的,在一開始就給觀眾一個混亂「定義」的小巧思。

在個人的定義上,對Jack來說房間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家,但對於媽媽來說,這裡是一個她被監禁的房間。我在整部電影最喜歡的橋段,就是Jack跟媽媽在對「房間」的定義起正面衝突的地方,也是整部片開始出現轉折的地方。對Jack來說,媽媽正在羞辱他的全世界跟他親愛的家,所以他憤怒、對媽媽大吼(這個底迪真的是演得超好的QQ),而媽媽也非常懊惱,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這個地方只充滿了悲傷與憤怒,他想讓Jack理解,卻因為辦不到而沮喪。其實沒有誰對誰錯,只是定義不同。

 

從這裡也開始了Jack與媽媽的分歧——Jack選擇了「嘗試」重新定義事物,他試著去理解媽媽眼中的世界。接下來我們可以開始討論「拒絕重新定義價值」:

Jack有一個在我們看來非常尷尬的身份——他是媽媽被綁架犯強暴生下的小孩。這一點在他們被救出,回到外面的世界後,才被凸顯出來。「媽媽」的爸爸——外公,是全片到最後都沒有面對這點的人。而他拒絕承認Jack也影響了媽媽對Jack的定義——有一段時間她總是躲著Jack,因為她也開始以「被強暴生下的孩子」去定義自己的小孩。

但反觀外婆和繼父卻不以此定義Jack,而是以「女兒的小孩」的態度看待他——就像愛孫子的每個祖父母一樣。這也讓媽媽撥雲見日、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小孩,才讓他放下那些社會和其他人對Jack的定義,用Jack之於自己的意義去看待他。

 

這也開始了第三個階段,「嘗試」:

在片中的每個人幾乎都選擇了嘗試接受、理解事物全新的價值(除了外公)。就如Jack說的:「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麽,所以我和媽媽決定嘗試所有的事情。」保持開放的心情,去試著與其他人的價值觀磨合,有時是衝突與混沌的唯一解。

我非常的喜歡電影的結局。媽媽和Jack重新回到那個「房間」——Jack曾經的家、媽媽曾經被囚禁七年的地方。或許是因為長大了,也或許是見識過外面世界之大,Jack訝異房間是不是被縮小了,並在最後帶著感激甚至不捨的心情跟家具(他的朋友)一一道別。媽媽在最後也小聲地說出「再見,房間。」因為她也透過理解Jack的想法,重新定義了這個房間(曾經的家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魚丸/俞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